
内容来源
7月25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同期活动《“未来沪上低空展望”通航圆桌论坛》之圆桌二:“保驾护航,未来天空之城”。
圆桌嘉宾
周 莹:华东通用航空协会联席会议秘书长、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仲伟红: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铁雄:捷德集团总裁;
刘盛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行风办主任;
李 洋:上海新空直升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剑峰:上海特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陈幸俊:上海索鹰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文刊发新空直升机副总经理李洋发言速记。全文1724字,预计阅读6分钟。*
直奔主题,在现在低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如何确保天空之城的安全、高效运行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先跟几位嘉宾探讨第一个问题。现在上海未来天空之城会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困难?首先有请上海新空直升机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洋先生分享一下。
新空直升机:李洋
李洋:感谢主持人的提问!关于构建未来天空之城,我们始终相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关于人类城市文明维度的跃迁。上海新空直升机去年12月承接上海市经信委长三角低空载人示范项目,这个项目为了落地上海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当中要联合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建设全国首批通航城市,加快打造未来的天空之城。

新空直升机规划在2027年逐步形成一个覆盖长三角45个区县市的低空航路网,目前我们已经开通了16个区县市低空航路。打个小小的广告,大众可以打开手机搜索新空飞行,可以预约体验一下长三角低空交通的航班。
我们有一个数据,截至7月1日,我们的示范项目已经累计飞行2200架次,累计载人7200人。在运行当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空管难题。举两个航线来说,一个是长三角交通环线,一个是低空三号线,我们叫公交航线。第一条航线的准点率只有42%,第二条航线准点率只有46%,相当于100个旅客体验了低空交通的航班,我只能留住50个人还不到,因为旅客对于产品没有信赖度,低空交通产品就不能规模化。

第二个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现在的起降平台是严重不足的,大家都知道新空直升机落在农场、船厂、停车场,我们自己逐渐摸索了一些套路,我们到哪里新开航线?政府的交通部门首先让代表我们去找当地的长途汽车客运站,我们有一个数据,10年前和现在国人出行的对比,乘坐长途汽车出行的人仅剩了10年前的九分之一还不到,所以我们16条低空航线大部分都落在当地的长途汽车客运站。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涉及到通道间技术的突破,现在空管比较简单粗暴,叫隔离飞行,非常有效。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随着航空器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进入下一个时代,叫融合飞行时代,有人机和无人机的融合飞行,直升机和eVTOL的融合飞行等等,会涉及到电磁频谱环境测评。
周莹(主持):李总公司也专注于航空医疗救援板块的工作,请李总就这一块做一下详细的阐述和分享。
李洋:刚刚德盛的刘总把载人直升机的各个场景也表述得非常清楚,我觉得载人直升机要想做到未来天空之城的生存基石,要做到“三态协同”。
第一个状态是我们平时的状态。比如交通、旅游,我的规模足够大,摊薄了我的运营成本,平时状态是我们的造血能力,平时状态有了造血能力,我们才有即时状态,比如刚刚讲到的航空医疗救急、院间转运,我们在及时上才有输血能力。还有一个是再生能力。
周莹(主持):非常感谢李总的分享,其实作为通航企业运营单位,其实已经做到了医疗救援的准备,因为航空器是载体,医疗救援除了航空及运载,还离不开落实的医院。
END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于公开资料,力求真实来源,谨供读者了解交流。本文内容不涉及任何保证,不应被视为投资、买卖、研究等建议。如有内容意见或者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转载: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作者栏、文章末尾著名来源:低空博览。并在文末插入本公众号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