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加星标

低空资讯不错过
2024年秋季开学,南京江北新区警方结合“1218”巡防体系,出动34个车巡(摩巡)组、16个定点执勤组,以“车巡+步巡”守护校园周边安全的同时,加入了无人机“空巡”勤务模式,通过多维度的巡查,有效指导地面警力进行针对性巡逻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
近年来,江北新区公安分局聚焦科技创新对公安工作的引领支撑作用,紧抓低空领域快速发展新窗口,成立低空勤务保障中心,探索实践无人机与日常警务的深度融合,在低空无人机应用、管控、反制等领域打造“学研用”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持续推进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更好地服务保障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江北新区公安分局从零开始组建了警用无人机战队。“当时将无人机运用到警务实战,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过多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特巡警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田宪元介绍道,“我们团队迎难而上,边摸索边实战,在全面开展理论学习、拼拆组装、模拟练习等基础上,探索创新并建立了全省首个警用无人机训练角。”四年来,作为分局首批青年专业人才,田宪元带领团队逐步建成低空勤务保障中心2000平米“学研用”基地,内设航材装备室、飞行准备室、飞行研讨室、维修装配室、实战模拟飞行区、室内技能提升区、楼顶训练区等十余个功能区域,各类无人机40余架,各类挂载设备齐全,配有3D打印机等工具。
经过不断努力,2022年,“田宪元低空创新工作室”通过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评审;2023年,被南京市公安局评为全市唯一低空方向的“科技兴警示范点”“科技创新团队”。田宪元带领的工作室团队秉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理念,深化警用科技装备创新应用,现在除了承担实战类任务外,还承担了南京市无人机建设一期项目的体系搭建、设备选型、平台测试等主要调研论证任务。
“夜市人流密集,请保管好您的随身物品,以免丢失。”8月9日晚,民警王肖将无人机调好遥控信号,设置挂载喊话器,朝着第八届盘城葡萄采摘季活动现场上空飞去。这是2024年夏季行动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中,江北新区公安分局特巡警支队利用无人机开展夜间高空巡航任务的一幕。
记者了解到,目前警用无人机应用已覆盖社会治安管理、刑事案件侦查、环食药安全、交通管理、活动安保、应急处突、巡逻防控等警务实战诸多领域。通过构建流程清晰、协同高效、闭环运作的“空地一体”智能防控战法和“非接触性”执法执勤模式,无人机战队在快速机动反应、弥补侦查盲区、节省警力资源等方面,为公安实战提供了有力支撑。田宪元和队员们创新建立的“单警作战、最小战队作战、团队作战”实战应用体系,已执行各类任务400余次,积累20万余字飞行日志。
9月13日,低空勤务保障中心派出2名参赛队员参加南京市公安局警用无人机练兵比武,在基础理论、8字飞行、平台应用和超视距侦查4个比赛项目中获得3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以及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今年以来,江北新区公安分局低空勤务保障中心充分把握科技兴警实战化应用方向,不断深化无人机技术与公安业务的融合,同时还积极探索局校企合作新模式,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江苏警官学院、南京警察学院等公安高等院校共同开展实战课题研究、新课程开发。截至目前,战队完成实战类开放性课题4个,参与厅级以上课题6个,田宪元参与公安部适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指导意见、《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等编写。
立足现有区位优势,江北新区公安分局低空勤务保障中心与业内高精尖企业建立沟通协作机制,成立低空领域和无人领域共8个不同方向的专项合作平台,共享飞行空域、科技产品、研发平台、最新资讯等。目前,田宪元带领团队研发了“警用无人机实战模拟训练一体机”,获得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在实战飞行区率先完成自动机场(方舱)公安实战测试场建设,多款先进无人机自动机场在此开展实战测试。

近日,获得2024年南京市公安局警用无人机练兵比武竞赛团体一等奖。

《江苏法治报》2版

转载自:南京江北新区公安微警务
原标题:《警务无人机飞向立体防控新高度》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