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

7月25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同期活动《“未来沪上低空展望”通航圆桌论坛》之圆桌三:“海已纳百川 沪需融低空吗?”



圆桌嘉宾

王  博: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高级研究员、航空航运产业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周裕德: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物理污染防治专委会秘书长
陈  欢:上海新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  剑:上海闳鉴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其彬: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长三角区域总经理、东融低空常务副总经理
韩  峰:国际(苏州)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

 

 

*本文刊发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物理污染防治专委会秘书长周裕德发言速记。全文1919字,预计阅读4分钟。*

 

图片

 

 

王博(主持):今天的专家配置也很好,我们还专门请到了研究环境的周老师,从您的角度来说,城市的航空发展、低空的运行和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协调状态?

 

 

 

物理污染防治专委会:周裕德

 
1 4

周裕德:刚才让我说主题词,我已经表达了这个观点,一个是协调,为什么要协调?实际上到城市空间当中,我们的国家城市和国外的城市最大的区别,我们叫东方密集型城市,哪些是商业,哪些是住宅,我们整个城市很难区分,密集得很,所以这样一来,环境问题就比较突出,为什么要协调?协调就在这里,我今天早一点来,我就在展会看了一下,我看到现在低空经济还是在刚刚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就要把各种协调问题解决好,比如环境保护、安全问题,如果有了这些协调的话,做好了之后,生命力就来了。

 

首先是现在的起降点,我刚才看到了深圳的,实际上航空器的噪音有一个计算,现在主力机型DL135大概的噪声是300米高度的时候对地面的影响是75分贝左右,环境噪声和航空器的声源强度有关,起降点就像深圳一样,尽量要远距离,如果都是500米的话,那就协调了,这个问题就很好地协调了。
 
因为我们刚刚起步,航路也很关键,如果在敏感区域上面飞的话,至少老百姓会有些担忧,这个航路怎么解决?就是在起步阶段政府要介入,要有规划,要有说法。我看电视台,前天开幕式的时候,有一个飞行员在电视上说从苏州到虹桥机场,然后到复兴岛,他说从复兴岛到虹桥机场正常飞只要五六分钟就到了,但是我们现在要20分钟,为什么?他要避开敏感目标,这个驾驶员有这个环境的理念,所以有了这个理念就会做这个事情,所以会在航路的布置上要跟城市协调起来。
 
我说了另外一个词是保护,习总书记说我们在保护中发展,这是一个生态文明理念,如果有了具体的指导,我们的生命力肯定会很好,肯定会更加有明天。
 

王博(主持):谢谢周老师,我也非常同意,我觉得我们整个城市一定是一个综合体,我们有飞行员、经济体,我们也有普通市民,每一方需求都在综合体里面得到满足,这才是一个最好的环境。

 

再请周老师从环境专家角度上简单讲一下低空飞行该怎么样进行有效的发展。

 

2 4

 

周裕德: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低空经济的种类很多,有运货的、无人的、有人的、固定翼的、直升机的,今天我们讨论的都是直升机这样一个类别,所以作为一个固定的起降点,它的环境条件一定要找到,民航机场也是这样的,如果一架飞机在1万米上空经过你的城市,你是没有感觉的,因为我们的噪声是随着距离的平方衰减,现在低空经济的机型和大飞机还是有差异的,大概差了10个分贝左右,我们可以低一点,这也为低空飞行创造了条件,也就是说我们的衰减到地下可以满足标准。
 
老百姓有对环境噪声的要求,因为我们不能说按照伤害来定,不是伤害环境,是舒适生活的概念,所以国家标准在,我们还是要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这个是环境保护的底线。由于这个方面,起降点就要有要求,深圳做得很好,离开敏感建筑500米,并且设在楼顶,离地面又高了一点,整体来说还是环境评估的。
 
飞行员也有这个意识,它是垂直起降的,照道理所有的航空器都有航线,都是从0米逐渐开始升的,实际上这个是破常规的,我在深圳、美国坐直升机都有这个情况,这个就是飞行员的行为,他也考虑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各方参与,各方一起想办法。
 
由于现在还是存在高空距离的因素,这一点在目前关注的是起降点的航路,但是今后科学技术进步了,飞行器的改造程序出来了,或者是飞行器本身的噪声低了,大飞机到现在已经到了第五阶段,直升机、通行航空也会走这条路,所以在将来肯定是越来越好的。当然,我还得要保护,因为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每个人权益的,但并不是说低空经济由于噪声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长远眼光来看,近期做什么,远期逐渐改善到什么,来适应协调发展
3 5

1 4